皖南医学院

报刊:《皖南医学院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大胆质疑 小心求证

    摘要:黄华平,皖南医学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室教师,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2007年获广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苏州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

  • 加强医院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需要融入医院建设和发展,与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整体推进才能取得实效。面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面对社会上腐败...

  • 附院新闻

    摘要:美国彩虹电视台拍摄国医大师李济仁专题片3月1日至12日,美国彩虹电视台一行六人在文化部工作人员陪同下,在皖拍摄《中医大师——李济仁》专题片。摄制组于3月5日来到弋矶山医院拍...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话科研(栏目)

大胆质疑 小心求证

——访我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室黄华平博士

   期次:第237期      查看:39   

    黄华平,皖南医学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室教师,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2007年获广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苏州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铁路史和卫生史,曾在《中华医史杂志》、《东南亚纵横》、《铁道知识》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苦心孤诣  厚积薄发
  读研伊始,黄华平就致力于近代铁路史的研究。借助于图书馆纸质文献和电子数据库,他积累了一定的铁路史相关知识。攻读博士研究生以来,为了夯实科研基础,他经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地阅读文献。在阅读文献资料时,黄华平喜欢随手记录值得商榷的或者有疑问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研究,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黄华平说。正是这种炙热的科研热情,让他在铁路史的研究上走出了自己的路,他的科研能力也日渐提升。
  “科研的道路布满荆棘,但是只有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2012年担任皖医思政部教师以来,即使是在双休日和寒暑假,黄华平老师也会回到办公室里查阅资料,浏览相关网站,关注铁路史和卫生史研究动态。为了论证一些学术观点,往往需要查阅大量的学术文献进行求证,除了平日的教学,他把大部分时间倾注到科研工作中。
    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对研究近代中国铁路卫生史的黄华平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由于涉及这块领域的科研成果有限,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黄华平经常坐着火车南下北上,在各家档案室里流连忘返。“科研是块待开垦的土地,只有最勤劳的耕作者才能收获理想的果实。”为了尽量不落下每一条重要的科研信息,黄华平会把有参考价值的文献拍下来。“科研工作就得有一股子倔劲,有不达目标不罢休的韧劲”,黄华平如是说。
  在申报国家课题的过程中,黄华平也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如选择什么课题、怎样进行论证。尽管他的申报标书不断被要求重新修改,但他并没有感到气馁,更没有想过放弃,而是从反馈的信息中进行理性分析,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最终他申报的《近代中国铁路卫生史研究(1876—1949)》(中国历史),获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立项资助,资助经费为15万元,为学校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上取得了新突破。
    一丝不苟  苦中作乐
  能拿到国家社科基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黄华平向我们分享了他申报课题的体会。首先选题要新颖,要关注当前需要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和现实中的重要问题,要突出自己的研究特色。黄华平研究的铁路卫生发展史一直很少有人关注,而他在这个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其次是课题要有现实针对性,他在多年的研究过程中发现,铁路交通运输近几年发展很快,卫生防疫能不能跟上,是与大家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感于此,他决定在这方面作深入研究,为铁路卫生事业作出自己的努力。不仅如此,课题论证过程也很重要,论证好坏是决定项目能不能被评上的前提条件。论证中要让人清楚所申报的项目将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难点是什么,以什么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科研的道路是崎岖而坎坷的,黄华平的科研立项过程亦是如此。从开始茫然选题到定题前期的枯燥准备;从冗杂繁琐的信息查询到抽象系统的理论分析;从刚投稿时的四处碰壁到最终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这过程是艰辛更是考验。它既需要科研工作者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更要求科研工作者在新的领域大胆创新。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胡适先生的话一直是黄华平科研道路上秉持的原则。黄华平不放过脑海中闪现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研究,通过查阅大量史料和档案以求解决这些问题,这种问题意识也培养了他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良好的科研习惯。
  “多一点耐心,多一分仔细,多一些质疑。”黄华平老师用其特有的“三多”向我们分享他的科研经验。他表示除了前期材料整理必不可少外,还要有一种“苦中作乐”的精神。因为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必须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境界,更多时候他们只能埋头于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但是他们却享受付出的过程,正如黄华平老师这般,带着对科研的浓厚兴趣,潜心探索,心无旁骛。
    教学科研 相得益彰
  问及如何权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时,黄华平说,“科研与教学是并重的,不存在何为重要何为不重要,二者相辅相成。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把课教好。”在课堂上,教书育人是他作为教师的职责;在科研工作中,研究问题是他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职责。
  教学备课的准备以及科研项目的研究,都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黄华平说:“晚上十二点休息是很正常的”。即使是在假期,黄华平仍然在认真备课,进行科学研究。只要站在讲台上,黄华平总是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台下的学生,用生动风趣地讲解带动课堂氛围,运用在科研中的思考、质疑、再思考的方法让学生既理解了书中的内容又不拘泥于教科书。他善于根据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关心的热点构建问题体系,与学生共同探究这些问题,把课堂打造成一个教学相长的平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使得课题研究可以更加深入,黄华平说,“除了要继续做好既定的科研项目外,我现在对铁路教育研究和运价治理研究也有一定的构想。”相信这种在科研上永不止步的精神会让黄华平老师在科研领域里结出更多的硕果。(校报记者: 汪振佳、陈妍迪、蔡瑞婷)


放大 缩小 默认

皖南医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163次访问,全刊已有1830458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