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

报刊:《皖南医学院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筚路蓝缕不忘初心 登高望远长风破浪

    摘要:厚德精医,春秋六秩丹心励耘;薪火承继,甲子轮回弦歌不辍,皖南医学院坐落于濒临浩瀚长江、汇集江南神秀的芜湖市,始建于1958年,时为芜湖医学专科学校。六十年栉风沐雨,六十载春...

放大 缩小 默认

筚路蓝缕不忘初心 登高望远长风破浪

   期次:第282期      查看:55   














      厚德精医,春秋六秩丹心励耘;薪火承继,甲子轮回弦歌不辍,
      皖南医学院坐落于濒临浩瀚长江、汇集江南神秀的芜湖市,始建于1958年,时为芜湖医学专科学校。六十年栉风沐雨,六十载春华秋实,,如今的皖南医学院已发展为“以医学学科为主,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安徽省属高等医学本科院校。
        六十春秋砥砺前行传薪火
        安徽长江以南的地区统称为皖南地区,大部分为山区。解放前,皖南山区交通闭塞,群众贫苦,疾病多发,缺医少药。解放后,为适应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切实改变皖南地区缺医少药、卫生人才匮乏的状况,1958年,国务院决定在芜湖卫生学校铁山校址上,成立芜湖医学专科学校。建校之初,广大师生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山造房建教室,肩拾土石填操场,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从那时起,皖医人便将使命与贵任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坚守教育强国的梦想,,开启了不平凡的办学历程。1970年并入安徽医学院,1971年更名为安徽医学院皖南分院;1974年,经国务院批准独立建校,命名为皖南医学院。1981 年.1982年,学校先后成为国务院首批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63 年.2012年,弋矶山医院和宣城地区,人民医院先后成为学校直属附属医院。1998年一一次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60年来,学校积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精医尚德求实自强”的校训。
       学校现有滨江校区、赭麓校区银湖校区三个校区,占地76.92万平方米,各类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本科教育涵盖医理、工、管、经、法6个学科门类,包含26个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1个;研究生教育涵盖医学、理学2个学科门类,其中,一级学科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个,二级学科授权点29个。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十三五”省临床优先发展重点专科1个.省临床重点专科3个、省临床重点培育专科2个。现有各类在校生2.6万余人,其中本科15317人,专科666人,研究生867人,成教学生9000余人。
        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2所直属附院、6所非直属附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始建于1888年,由美国基督教会创办,是安徽省第一所西医医院和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目前已成为皖南及皖江地区医疗、预防、康复、急救的中心。该院于1926年设立的“怀让高级护士学校”,普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素有“北协和南怀让”之称。第二附属医院(原宣城地区人民医院)始建于1949年,前身系中国人民解收军皖南军区直属附院, 2012年11月经省改府批准整体划转皖南医学院作为直展附属医院,是一所公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学校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培养。现有专任教师656人,其中高级职称276人。近年来,先后有7名教师分别荣膺全国、全省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15人享受改府特殊津贴,2人为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现有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7人,后备人选13人。现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7项,省级精品资源课程23门,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3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4个,公开出版《皖南医学院学报》《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种学术期刊。
       倾尽丹心躬耕不辍育桃李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律,合理确定办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学校坚持“科教融合、协同有人”理念,围绕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人推进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贵任教育“三位一体”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学校推动理论投课与实践教育,专业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科学研究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相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内外学时和学分比例,构建了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融合、层次分明、比例协调的课程体系。
      学校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新建智慧教室,开设智慧课堂,让线上、线下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互促、互学的场所;发挥优势网络资源作用,搭建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平台,开放精品在线课程,形成医学教学素材库、西医图书数据库等资源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举办讲课比赛、课堂教学观摩、同行听课、教学督导与点评指导等活动,促进教师教学反思;开展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改革协商式、情境式、模拟式、个性化混合式等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自办学以来,学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多次荣获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已为社会培养六万余名毕业生,服务地方卫生事业和经济发展,他们爱岗敬业、忠诚履职、甘于奉献,涌现出一批杰出的高素质校友和全国知名专家。他们中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荣膺首届“国之名医”称号的.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结直肠病专科主任李宁教授,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际应用心联(IAAP)杰出贡献奖的世界科学院 (TWAS)院士、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张侃研究员,有就任国际麻醉药理学会主席的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教授....
       注重创新 师生携手促科研
      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科研主力军的作用,促进科研与教学之间的转化,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让师生共同创新开展科研。
       学校成立教师能力发展中心,构建师资培养体系,指导教学能力提升;加强学术带头人遴选,优化教学团队建设,学校现有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0人,校级   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3人;以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推进教学团队建设,鼓励跨学科组建交叉创新团队,现有省级教学团队8个,校级教学团队11个。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建立教师科研成果奖励制度,促进教师将科研成果融人课程教学。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以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川练计划,大学生科研计划,大学生专利等项目为依托,聘请有经验的专业优秀教师担任导师,从基础到临末逐渐深人,循序渐进,使学生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并从方法、能力到个性特长等方面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得到进一步锻炼,“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早进团队”理念深人人心。近三年来,教师指导学生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40项,其中国家级160项;本科生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在“挑战杯”大学生学术作品竞赛、省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等省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奖86项;学生积极踊跃参加各类本科生科研兴趣小组,如“启明星”小组2名成员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推免为直博生,1名成员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为硕博连谈生,多名成员被国内外知名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接力相继弘扬文化传精粹
      医学文化,源远流长,医学精神,代代传承。“精医尚德求实自强”不仅是学校的校训,更是学校的文化之
魂与精神源泉。学校遵婚融近中西、扬医李文化文化发展律,继承相发美。在长期办学历程中学校浦现出一批诲人不倦的知名教授。 有创建了我国首个神经病专科病房、撰写首部神经精神专著的刘贻德教授,有我国定量药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孙瑞元教授,有潜心本草研究六十载,辑复了经典名著《新修唐本草》的尚志钧教授,有国医大师、全国七名内经专业导师之一-的李济仁教授,有德技双擊,我校捐赠遗体第一人的汪捐教授。更有一大批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劳动模范、学科带头人和骨千教师。正是一代代皖医人的薪火相传、无私奉献,奠定了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成为学校最宝贵的办学资源。
      建设健康中国,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学校担培养医学人才之贵,承守卫国家健康之任,系民族文化传承之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医德素养和人文修养,以传统文化精粹,浸润学生之心,塑造医者之道。
      学校构建起以生命意义教育、医学伦理教育、职业道德教有为骨架的课程休系,专门开设医学伦理与道德课程,孙思邈的《大医精诚》、陈实功的《五戒十要》、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在学校老师通俗易懂的讲解下和以身作则的影响下,不仅将医德文化根植于学生内心,为学生构建了基本道德信念与价值体系,更使我国传统医学文化得到继承和弘扬,并发生旷日持久的影响。
       一-代代皖医人业精于专,薪火相承,赓续了我国宝贵的医学文化与医学财富,为社会源源不断输送出一批又一批医学人才队伍,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公益服务奉献社会树形象
     “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党和国家对医学院校提出的殷殷希望。一直以来,为弘扬大医精诚医学精神,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基层、奉献社会。
      多年来,皖医人始终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充分利用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自身优势,大力开展义务诊疗、实践培训等各项工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实践机会,更凭借医学专长,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施仁心仁术,传医德国粹,赢杏林佳语,树良好口碑。
      学校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公益活动。进社区、进企业,开展义诊活动,进学校、进孤儿所,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多个服务基地相继建立,师生共同参与,学校志愿者的足迹遍布全省城市乡村,先进典型不断涌现,赢得各界广泛好评。近三年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885次,近2万人次学生参与;4446人次学生参与无偿献血,捐献全血累计119.97万毫升,成分献血累计411个治疗量,获芜湖市“无偿献血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7 年国家级爱心医疗团队“蚁人”志愿服务团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荣誉称号,获评2017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遴选最具影响好项目。在校生中先后涌现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检验学子辛华、抢救路边晕厥患者的8名临床学子等,他们以大医博爱的古道热肠,为病痛患者牢牢筑起爱的城墙。
      博采众长合作交流促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无止境,大医无边,学校坚持互学互鉴,博采众长,以外促内,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汲取精华, ,发展壮大。
      学校与多所国外、 港台学校开展多样化交流合作,每年定期选派教师出国(境)交流学习,形成友好学校之间的良性互动,有效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互补。其中,与美国马里兰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布卢姆菲尔德学院等多所高校达成人才培养共识,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卡迪夫城市大学,香港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以及台湾元培医事科技大学、嘉南药理大学、敏慧医护管理专科学校等签订合作协议书,持续开展校际互访、学生赴台研修、学术交流等活动。学校积极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国内外知名专家到校讲学交流,先后聘请外教执教促进学生口语能力培养。
      学校承办第六届亚太地区循证医学研讨会、第十三届两岸(皖台)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讨会、第二十二次全国高等麻醉学教育研讨会等学术会议,积极构建对外交流合作的学术纽带和桥梁。
      展望未来蓝图已绘谱新篇
      2012年,在全面总结学校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基础上,校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牢固树立“四大理念”,即: 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人人成才的育人理念、协作创新的工作理念、自强奉献的价值理念;提出大力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即:质量立校、学科引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战略。 2015年,“十三五”规划正式提出“五个发展导向”。2017年,学校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在更高起点深人贯彻“五大发展导向”、推进“五大发展战略”的思路,明确了“逐步建设成为以医学学科为主、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2018年11月3日,学校将在素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之称的历史名城一芜湖市迎来60周年华诞。学校将以此为契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扬“艰苦创业、求实自强、奉献社会”的优良传统,立足大格局,把握大趋势,奋进新时代,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博大的胸襟,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办学水平,奋力谱写学校事业发展新篇章,为“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和“健康中国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皖南医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5431次访问,全刊已有181704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