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

报刊:《皖南医学院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立德树人重质量 创新协同显特色

    摘要:在全国上下热议十九大新发展理念,全校师生医护员工热烈朝着校第八次党代会明确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砥砺奋进的重要时刻,麻醉学院回顾过往,展望未来,将麻醉学院事业发展放在学校各项...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德树人重质量 创新协同显特色

   期次:第278期      查看:26   


  在全国上下热议十九大新发展理念,全校师生医护员工热烈朝着校第八次党代会明确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砥砺奋进的重要时刻,麻醉学院回顾过往,展望未来,将麻醉学院事业发展放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全局中谋篇布局。
  自1980年学校举办首届安徽省麻醉医师培训班开始,麻醉学专业在皖南医学院逐步创办,蓬勃发展。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麻醉学专业结构不断优化,教育质量稳步上升,特色品牌初见成效,社会信誉极大提高。“十二五”期间和“十三五”开局以来,麻醉学院取得了喜人成绩,麻醉学本科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完成安徽省麻醉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的项目,获得国家级、省级麻醉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卓越麻醉医师教育培养计划,建成近 1200 平方米麻醉学专业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等。麻醉学科近年来获得省厅院级各类科研基金30 多项,在SCI、国家重点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200多篇,参与编写专著10余部;先后获得安徽省科技成果二等奖、芜湖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皖南医学院科学成果三等奖等。麻醉学专业学生先后获得第三届全国医学院校麻醉学专业学生麻醉学知识竞赛一等奖、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第一届全国大学生麻醉学知识竞赛三等奖、第二届全国大学生麻醉学知识竞赛二等奖、皖南医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第五届大学生专利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奖项。麻醉学生就业率连续 16 年保持100%;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在三级医院就业达39%,在长三角及东南沿海省市就业达37%;考研录取率稳定在15%左右。
  但在成绩面前,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仍有很多难关有待攻克,仍有很多工作需要落实。在新的历史时期,麻醉学院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贯彻五大发展导向、不断推进五大发展战略、着重突出四个发展重点,强化特色,趁势而上,坚持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提升专业办学综合实力、加强科研竞争
力和社会影响力,拥抱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全面夯实“将麻醉学专业办成省内领先、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的基础。
一、以人才培养为着力点,全面深化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是高校发展的核心,以立德树人为关键。麻醉学院始
终以人才培养为着力点,坚持立德树人中心任务,在改革中发展,在质量上取胜,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激发党建思政工作新活力。深化实施麻醉学院“党员一帮一”、“党员发展答辩制”等党建工作品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实效性。坚持党建带团建,通过全面开设麻醉学院“青马班”、“党课”等方式,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学院良好教风学风。
  2.推进专业综合改革新尝试。坚持以国家级“麻醉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安徽省“麻醉学特色专业”建设为抓手,继续深入实施“麻醉学专业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麻醉医师教育培养计划”、“麻醉学专业早期接触临床探讨”等项目,不断推进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
  3.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新标准。
坚持以麻醉学专业培养方案为核心,通过组织专家、学者、用人单位、学生及家长等多方就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修订重点等方面进行深度调研和充分论证,不断修订完善,逐步形成培养目标明确、课程结构科学、教学进程可行的麻醉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标准。
4.创设临床基础学科新团队。坚持以强化基础学科建设为关键,在加强临床麻醉学教研室、危重病学教研室二个的临床教研室建设的同时,筹建“麻醉学基础教研室”,积极引进专业人才,积极推进“医教研”统一和前期后期的融合,进一步突出麻醉学教育特色,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5.强化理论实践教学新载体。坚持以“精品课程”和“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为引领,改革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提升理论课程水平和质量。同时以“麻醉学专业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建设为载体,始终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全方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注重统筹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6.重视实习基地协作新平台。麻醉学院始终重视实习基地建设,不断优化实习基地结构,先后开设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市鼓楼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27所三甲医院为实践教学基地。继续加强与实习基地的沟通协作,切实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
  7.激发科技创新竞赛新动能。坚持以冲刺每年的全国大学生麻醉学知识竞赛为目标,每年举办校级麻醉学科竞赛,激励并支持学生申报大学生科研课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挑战杯”等各级各类竞赛,不断激发麻醉学专业本科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探索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二、以科研建设为发力点,大力推进科研创新
科学研究是学科提升影响力的关键,是专业竞争实力的体现。麻醉学院一直注重科研工作,并根据麻醉学专业特点,结合现有的条件和已取得的成果,补齐“短板”,进一步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发挥教学科研人员积极性,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科技管理体制和科研运行机制,推进麻醉学专业科研工作创新发展。
1.不拘一格引人才,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科研创新关键靠人才。麻醉学院从学科带头人、科研团队、教学团队三方面入手,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强、科研能力高、积极投身教学科研事业的结构完整的人才梯队。经过多方努力,学院配合学校柔性引进哈佛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教育部长江学者谢仲淙教授,并聘任其为客座教授,开创了学校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先例。麻醉学院要依托谢仲淙教授实验室,组建麻醉学科研团队,培养2- 3名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科研骨干,在麻醉学专业科研攻关、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学科科研平台建设、学术梯队建设等方面注入新动力,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积极培育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引领学科创新发展。采用“引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引进高端人才,培养有科研潜质的青年教师,通过争取学校政策倾斜,提供多层面的支持,建立监督激励机制等措施,积极培育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 2人,引进博士3- 7人,尽快弥补高端科研人才不足的短板。
  2.强化科研搭平台,完善科学研究系统。麻醉学院将进一步强化麻醉学专业科研平台,明确研究方向,细化研究项目,紧紧围绕认知功能、器官保护和疼痛机制等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在“十三五”期间形成国内具有一定
影响的特色和优势的系列化研究,力争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 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 4项,发表一类论文3- 5篇,二类论文10篇以上,省部级科学技术成果奖三等及以上奖项1项。每年争取获得各项科研经费30- 50万元。
  3.加强学科间合作,发挥协同发展优势。根据麻醉学专业特点,积极开展同基础学科、边缘学科的学术合作,联合学校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学科的优势科研,发挥协同发展作用,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推进麻醉学专业科研工作。
三、“十三五”建设为新起点,全方位提升麻醉学办学实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麻醉学院“十三五”期间发展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我们要传承办学传统和优势,在新起点上延伸麻醉学特色和品牌。
  1.推进系统管理,不断增量学院向心力。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麻醉学院实行“学校—学院—附院麻醉科”三级专业管理体系,通过强化学校和学院两级教学督导体系,全面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此外,麻醉学院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专家委员会制度建设,按照 《皖南医学院章程》、《皖南医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修订)》,健全学术管理规则和学术评议规则,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强化学术管理,保障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在科研、学术事务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学院学术健康、科学发展。
  2.深化对外交流,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承办全国高等麻醉学专业教育研讨会、全国医学院校麻醉学专业学生麻醉学知识竞赛、全国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 独立开课讲课比赛,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安徽省麻醉学质量控制年会等高水平会议,在全国麻醉学领域不断提升我校麻醉学专业的影响力。邀请哈佛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长江学者谢仲淙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麻醉科主任姚尚龙教授,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会长俞卫锋等知名专家和学者来我校进行学术讲座。此外,麻醉学院针对国内非医务工作者具备急救知识和技巧的人员较匮乏的现象,筹划与中学、社区、部队等单位联合开展急救知识讲授和实践,拓宽对外服务内容,加强对外服务力度,提升麻醉学专业的社会信誉度。
  百尺竿头思更进,砥砺奋进续华章。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教育综合改革新要求,校第八次党代会绘出了“教学研究型、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新蓝图。为实现皖南医学院美好“大学梦”的愿景,我们将抢抓机遇,趁势而上,继续秉承质量立院、学科强院、特色兴院的发展战略,引领学院进入新时代发展的快车道,向着“把麻醉学办成省内领先、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特色鲜明”的办学目标继续阔步前进。

放大 缩小 默认

皖南医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7165次访问,全刊已有183252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