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

报刊:《皖南医学院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给校报的一封信

    摘要:敬爱的校报:见字如吾。风风雨雨三十年,今天的你,变得比过去更加迷人了。听说,曾经你是每位学生手中的宠儿。记得我还在校报编辑部工作的时候,看到过你曾经被人捧在手心,视若珍宝的...

  • 花上枝头春意闹

    摘要:

  • 无锡梅园赏梅感怀

    摘要:丁酉正月春来早,无锡梅园花争艳。古梅奇石透古朴,百年梅海人如潮。江南水乡美太湖,亲近自然好去处。改革开放沐春风,吾辈喜迎俏夕阳。

  • 要有 “我”要有 “人”

    摘要:时间和空间的交叉确定了一个人的轨迹。我19岁那年,刚刚踏进大学校园的时候,某一个黄昏在寝室的桌子上发现了一张报名表,室友兴奋地解释道:刚刚去食堂吃饭,发现校报记者团在招新,...

  • 随着你的脚步

    摘要:三月,悄然而至你的名字,重又被提起一幕幕活动剪影,一次次志愿服务只为让你的精神再次润泽这大地穿上军大衣,戴上雷锋帽仿佛你就在眼前,而我紧随你身后看你忍病痛,而抗洪抢险于第一...

  • 初春湖畔

    摘要: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有 “我”要有 “人”

   期次:第269期   作者:□ 2011级临床 吴涵   查看:76   


  时间和空间的交叉确定了一个人的轨迹。我19岁那年,刚刚踏进大学校园的时候,某一个黄昏在寝室的桌子上发现了一张报名表,室友兴奋地解释道:刚刚去食堂吃饭,发现校报记者团在招新,我们一致觉得你很适合加入他们,所以就替你领了报名表,你去试试吧。于是,我认真填写了报名表上的信息,发现最后一条要求是附上一篇原创文章,题目是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不记得自己当初写了一篇什么样的文章,但记得自己写完后修改了很多遍,还读给室友们听,得到一致肯定后才敢拿去交。随后,我顺利通过了三轮选拨,在 2011 年秋天成为校报记者团的一名小记者。
  加入记者团的过程就是这么偶然,可这又并非完全偶然。我出生在皖南古徽州,家乡的碧水青山、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以及其承载的徽州人文和历史,都对我的成长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徽州人对文化的信仰、对教育的重视,让出生于普通家庭的我从小就热爱文学,阅读和写作触发了我对自身和世界的思索,使我获得了敏锐的思考能力。从童年到青年,一路走来,种种思索垒在我心中,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寻找着能让自己生根发芽的土壤,等待着阳光和雨露。
  初入记者团时不管是在写作摄影还是在言行举止中都显得稚嫩懵懂,从面对老师时羞涩得不敢抬头到第一次单独采访尉艳博士,从和小伙伴们聚在办公室出海报到参加两年招新,从战战兢兢地竞选文字部部长到战战兢兢地竞选团长,我在记者团不断成长和蜕变——记者团定期组织举办的摄影讲座教会了我摄影的技巧和构图;指导老师教会我对新闻倒金字塔结构的合理把握;一次又一次的采访过程锻炼了我与人沟通的胆量;芜湖市高校记者交流会、安徽省大学生记者峰会、中国青年报社暑期青梅精英汇等一系列对外交流活动更拓宽了我的眼界,让我认识了一批和我一样热爱校园媒体的好朋友。记者团仿佛一片沃土,指导老师们给予的阳光和雨露,让深埋在我心
中的种子终于生根发芽——我从故乡的风俗、从父辈们的生活中获得了最初的写作滋养,写出了发表在 《皖南医学院报》 上的第一篇文章 《美丽的邂逅》。而后的几年时间里,我在摄影、写作、表达等方面都一步步从稚嫩走到相对成熟。在记者团的日子过得飞快而饱满,让我看到了从未看过的风景,感受到了从未感受过的情愫,在以后的人生中,我一定会经常想起这段阳光灿烂的金色年华。
  胡适曾说:“大凡文学有两个主要分子:一是 ‘ 要有我’ , 二是 ‘ 要有人’。”而我认为,新闻写作更是如此,“我”不仅要能够客观地阐述新闻真相,更要成为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拥有客观冷静的思想、积极乐观的态度、用文字的力量触动“人”心,产生共鸣,传递温暖和正能量。这个观念话语平实而朴素,却彰显出前辈们的胸襟、考验着每一个写作人的良心。
  很多人问我,身为一个医学生,为什么却如此钟爱写作?因为我想让我的文字有所承载,让我的文字里既有“我”、又有“人”,能用文字为一些人和自己做点什么,这是记者团教给我的最宝贵的财富。或许,目前的生命长度不足以将生活中许多人事思考得中正而透彻,笔尖下的文字也不足以将自己眼中的世界描述得客观而全面,但随着年岁的增加和阅历的更进,我将会越来越了解文字里蕴藏的生命真谛和生活哲理。
  依稀记得我退团时的交接仪式上,陈抗震部长语重心长地说:校报记者团是铁打的营盘,而一届又一届小记者们就是流水的兵。从1987年到现在,30 载时光弹指间流逝,而 《皖南医学院报》 历经各个时代的激荡,跟随学校的发展一起成长,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和一份珍贵的历史底稿,这是一份情怀,更是一种传承。今天的 《皖南医学院报》 不再只是一篇篇报道,而是互联网+的全媒体式呈现,变化的是样态,不变的是坚守,最温暖的终端是人心,最厚重的情怀依然是笔尖下的灵魂。祝 《皖南医学院报》 30岁生日快乐!愿校报编辑部、校报记者团的明天更美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皖南医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302次访问,全刊已有1828997次访问